什么是夜间经济?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发生的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包括经济文化活动、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
本月初,为加快推进本市夜间经济发展,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经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市商务局印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措施提出,到2021年底,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
按照目标,北京将打造“夜京城”地标,以及升级“夜京城”商圈和培育“夜京城”生活圈。
“夜京城”地标。在前门和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打造首批4个“夜京城”地标,分别围绕古都风貌、活力时尚、高端引领、跨界融合等主题,大力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经济消费业态,吸引国内外消费者。
“夜京城”商圈。在蓝色港湾、世贸天阶、簋街、合生汇、郎园、食宝街、荟聚、中粮·祥云小镇、奥林匹克公园等,打造首批“夜京城”商圈,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经济消费氛围,提升夜经济消费品质,辐射热点地区消费者。
“夜京城”生活圈。在上地、五道口、常营、方庄、鲁谷、梨园、永顺、回龙观、天通苑等区域,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便利居民夜间消费。
针对以上目标,还出台了十三条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点亮夜间消费场景等。
相比于白天的消费市场,其实夜景消费场景有着不小的潜力,对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有着明显作用,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夜间消费金额占全天的29.92%。在夜场经济中,餐饮是重要板块,根据饿了么口碑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北京夜间餐饮消费较去年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在餐饮消费的时段方面,消费者用餐的持续时间会更长且更晚,晚10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三个小时期间的订单量出现明显增长,并且该时段在整体夜间消费的订单占比也增长了近6个百分点。此外,北京景区夜宵数据显示,玉渊潭公园、圆明园和天坛公园排名前三,同比增幅分别为59%、58%和56%。
正是因为夜间经济对消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除北京外,近年来,各地纷纷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如去年4月,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构筑西安夜游经济“一极两轴五板块多节点”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市完成五大类别的夜景亮化工程,特色夜游街区达到30个,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以上,“夜游西安”成为古都旅游形象的新亮点。去年1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按照提升改造夜间街区、策划形成亮点活动、创新推广新型业态的思路,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经过3至5年的努力,全市发展形成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夜间经济作为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其需求量其实比想象中更旺盛,潜力也十分巨大,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消费数据,有1400万青年晚八时后叫外卖到办公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银联商务的数据显示,“80后”游客夜间消费最为活跃,消费金额及笔数均占到所有游客的40%以上。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要深挖城市的消费潜力,“夜间经济”确实是很实用、很管用而且见效快的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