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保险准备金计提趋减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险企在实现净利润高增的同时,也未放弃应对风险和为未来保费高增可能带来的压力。在年报发布的同时,A股四大上市险企还公布了会计变更公告。公告中,四大险企继续补提准备金,以应对保费增长带来的风险。
补提准备金的行为,也相应地减少了险企的利润。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17年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共补提准备金585.22亿元,这也意味着四大上市险企的税前利润减少了585.22亿元。其中,中国人寿补提准备金90.23亿元,中国平安补提准备金321.93亿元,新华保险补提准备金82.82亿元,中国太保补提准备金90.24亿元。
据悉,保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了承担未到期责任和处理未决赔偿,而从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
对于准备金的用途,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和中国平安表示,主要是用于增加寿险和长期健康险的责任准备金;中国太保则是为了提高分出业务后的保险合同准备金。例如,中国平安表示,本公司于2017年12月31日根据当前信息重新厘定上述有关假设(主要是保险合同负债评估的折现率基准曲线下降,同时进行曲线结构优化及相应的综合溢价调整),并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予以更新,所形成的相关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变动计入本年度利润表。
相较于2016年,A股四大上市险企的保险金计提规模均有所放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险企2016年年报发现,受基准的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四大上市险企变更折现率等假设,2016年四大险企共增加准备金591.8亿元,也因此导致税前利润合计大幅减少591.8亿元。
而在2017年,险企在补充准备金方面的速度明显放缓,甚至有释放准备金的趋势。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2017年前9个月共计补提责任准备金约177.8亿元。其中,一季度补提责任准备金132.9亿元;二季度为负1.08亿元;三季度为45.98亿元。对照中国人寿最新的会计变更公告,可以看出,在2017年四季度,中国人寿在责任准备金方面是有所释放的。
东北证券(000686,股吧)分析师张经纬在研报中指出,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750天移动平均线持续下行后,近期这一平均线已经出现见底上行之势,而责任准备金补提的影响预计将在2018年逐步出清。考虑到基数效应,尤其在2018年上半年,纯寿险公司的业绩释放能力将会更为显著。